关于院校
ABOUT INSTITUTION
承载历史荣光,顺应国家产业升级浪潮,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乘势而上,奋楫笃行。学院设9大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汽车服务工程技术(本科)、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本科)、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覆盖智能制造全链条。
学院简介 Faculty Profile
关于我们
ABOUT US
机电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特色打造,目前已建成智能制造与装配控制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校级科研平台。建有海南省高校中规模领先、设备完备的数控加工中心,同时配备机器人、3D扫描与快速成型、机械设计、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国内先进水平的实训室,为学生的课堂实践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教育资源支撑。学院深耕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将机电专业发展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推动传统技艺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
新闻资讯 Press Releases
泰国东南曼谷大学代表到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调研交流 2025年9月20日,泰国东南曼谷大学副校长Patima博士及教育管理、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管理骨干一行14人,到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访问交流。东南曼谷大学副校长Patima博士一行参观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实训实验室,现场观摩智能控制实验平台的操作演示,对实验室将AI技术融入实践教学的设计理念表示认可,对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的国际化教学视野以及学校实践教学理念表示赞赏。在交流环节,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韩凤芝对Patima博士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学校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等。双方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办学经验、课程建设、科研合作及教育管理模式等,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享各自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成果与经验。机电工程学院向来访嘉宾赠送海南特色礼品,东南曼谷大学回赠定制纪念水杯,象征教育合作如清泉般滋养人才成长。机电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陈丹萍表示,此次交流促进了双方在人工智能与教育管理领域的深度合作,为今后共建跨境科研创新平台、常态化开展师生互访交流、联合申报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等,筑牢了坚实的合作基础,为后续合作路径的细化落地提供了清晰方向。学校机电工程学院行政副院长唐玉龙、科研副院长韩慧敏等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泰国东南曼谷大学代表来访 双方互赠礼物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彭金莲团队项目在海垦集团科创项目中获批立项 2025年9月18日,海垦集团2025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项目立项结果公布,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彭金莲教授团队《荔枝新型种植模式与自动采摘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功获批立项,项目拨款经费300万元。据了解,该项目由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牵头,海南大学参与,精准聚焦荔枝产业发展的核心痛点,围绕“新型种植模式”与“自动采摘机器人关键技术”两大核心方向展开系统性研究。项目核心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手段,破解传统荔枝种植环节效率低、采摘过程成本高且过度依赖人工劳动力等行业难题,推动荔枝产业向智能化、现代化、高效化转型,为海南热带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彭金莲教授带领团队勇闯科研难关。为突破荔枝产业科研的多领域技术壁垒,她牵头组建一支覆盖多学科的专业研究队伍,赵峰、韩慧敏、吴育军、郜海毅、谭湘琼、蔡锋、戴涵宇、郝赫、王田静、李俊江十位老师积极加入,与彭教授并肩作战。团队在技术攻关、项目推进、成果转化等环节各展所长、紧密配合,为项目成功立项奠定坚实基础,圆满达成阶段性目标。该项目的成功立项,得益于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申报期间,郑兵校长召开项目申报会议,统筹协调,明确方向;赵峰院长组建团队,高效推进各项准备工作,参加项目评审答辩;学院科研负责人韩慧敏深入田间地头,完成扎实的前期调研与数据采集,为项目申报奠定了坚实基础。彭金莲教授表示,作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农业产业的积极探索,本项目紧密对接海南、广东、广西等荔枝主产区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高校在人工智能、农业工程与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科研优势,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田间地头转化。促进“科研+育人+服务”深度融合,彰显高校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担当。未来,相关成果可拓展至龙眼、柑橘等特色果树,为地方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可持续的技术支持,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彭金莲教授项目团队合影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获铜奖 2025 年 9 月 7 日,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落幕。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在“人工智能赛道 - 职业本科组”中获铜奖。 据了解,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由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升级而来,是由教育部牵头举办的国际性职业院校综合技能竞赛,已连续举办17届。本届大赛紧密结合国家产业发展需求,共设置42个赛道。人工智能赛道系新设赛道,旨在全面培养新时代高端智能化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产业深度融合。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胥铭烜、常艺博、涂一鸣、许高雷团队的参赛作品《智导黎苗韵:AI 人形机器人点亮非遗智旅行》,将 AI 人形机器人技术与海南黎苗非遗文化传播相结合,通过智能交互、场景化导览等功能,探索“科技 + 非遗”融合发展新模式,展现出学校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教学成果与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团队指导老师为冯丽颖、赵峰,孙鸣担任领队。机电工程学院指导老师冯丽颖表示,此次获奖充分体现了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在深化职业本科教育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成效。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 机电工程学院获奖团队合影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在2025年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初赛中获奖 近日,2025年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初赛落幕,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本次大赛受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指导,由中国仿真学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自 2006 年起已举办十八届,覆盖智能制造领域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智能应用方向,是培养选拔相关技术及创新人才的工程类竞赛,旨在培育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力量。竞赛中,机电工程学院的王佳琦、符佳敏、包宏、张立军、易天睿等多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在赵峰、韩慧敏、戴文娟、陈丹萍、周汉等指导老师带领下表现出色:如智能制造工程设计与应用类(离散行业自动化方向,逻辑算法)赛项,团队以模块化分工在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PLC 逻辑编程等环节严密协作,完成从订单解析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设计;智能制造创新研发类(自由探索方向)赛项,参赛者用敏捷开发模式循环优化方案,作品融合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展现跨学科与问题解决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学院首次参与智能制造创新研发类(自由探索方向)、智能制造工程设计与应用类(智能装备设计与数字孪生制造方向)赛项,便获一等奖、二等奖各 1 项,实现该赛事新赛项突破。“这不仅是对学校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成果的肯定,更给我们搭建了学以致用、展现专业能力的实践平台。”机电工程学院获奖团队表示,下一步,学院将以此次赛事突破为契机,持续深化智能制造领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学科建设,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输送更多具备扎实技术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端技能人才,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机电工程学院获奖团队合影 机电工程学院获奖团队合影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在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一等奖 2025年8月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在苏州职业技术大学落幕,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由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组委会主办,是国内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一项全国性学科竞赛,已被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众多高校的优秀队伍参与,竞争异常激烈。决赛现场,机电工程学院参赛选手沉着冷静、应对自如,其中学生张凯威、肖天亮、罗海康获机器人挑战赛(四足仿生机器人中型组)一等奖;学生张烜、葛通获机器人挑战赛(四足仿生机器人小型组)一等奖;学生陈烜銍、罗熙获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创新赛二等奖。本次比赛指导老师有郑兵、赵峰、何博文、侯利辉。“此次获奖既是荣誉,更是推动工作的新起点。”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赵峰表示,学院将以获奖为契机,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加大对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为推动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机电工程学院获奖师生合影 获奖证书 获奖证书 获奖证书
查看更多
院校风采 College style
招生专业 Enrollment Majors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描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门融合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致力于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该专业以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为主要应用对象,强调“机械为体、电子为魂、控制为脑、信息为智”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系统化思维与工程化能力。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基石,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慧生活等领域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培养特色:本专业注重“知识+技能+素养”一体化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和产教融合,设有涵盖PLC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等方向的二十多个实训室,确保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提升操作与创新能力。通过竞赛驱动、项目导向和工程化训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设备安装调试、自动化系统集成、智能装备运维等核心技能,并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依托“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专业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培养适应智能制造时代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就业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广阔,主要进入先进制造业、智能装备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涵盖数控编程与加工、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与PLC编程、无人机与服务机器人维护、智能工厂系统集成、机电产品研发设计等岗位群。学生既可成为机电设备装配与运维的技术骨干,也可从事机电设备研发与工程应用,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查看更多